温州网讯8月7日,《算法中筑“山水斗城”,AI里解码温州古韵》分享会在温州美术馆文化驿站举行。现场,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任教师陈畅以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石康怡、李涵欣同学分享了AI创作经验和感受,并与现场观众一起体验了用AI创作歌曲。
今年6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推出的“刘伯温杯AI”视频和温州民俗主题艺术创作大赛上,陈畅、石康怡、李涵欣等共同创作的AI视频作品《太公喜欢吃团子》斩获“星创奖”,本次分享会也是该大赛线下主题分享活动之一。
《太公喜欢吃团子》是以小女孩阿囡的视角,讲述她用童心复刻失传的“春日白饼”,在传统祭祀中唤醒跨越时空的家族味觉记忆与温情传承,结尾还加入了温州话童谣。陈畅告诉记者,AI视频并不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能够“一键生成”,也并非简单的画面拼接,而是要将导演思维转化为数据指令,单镜头的生成都需要经过5~6道工序,其工作流程与传统影视创作无异。
分享会上,石康怡、李涵欣介绍了团队创作的6部AI作品,这些作品大多与温州的文化历史息息相关。如《温州古港谣》《拜月·虚实记》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AI影视作品,已经在多个国际平台精彩亮相。作品的出圈,也是温州理工学院“技术+人文”跨学科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8月底,该团队作品还有望于2025年大阪世博会AI艺术展上展出。陈畅希望,未来能在更多平台上,用数字艺术讲述温州故事,传播温州文化。
本次分享会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温州美术馆、温州书画院)、文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承办。
温州理工学院师生团队玩转数字文化新表达
记者谢锦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