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在北京,官兵正在转移被困群众时,发现一位老人行动不便,打算背他离开,然而,老人却拒绝了,坚决表示自己可以走路撤离,问及原因时,他说道:“我曾是兵,知道你们有多辛苦,”原来,这位93岁的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而他接下来的举动,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所有官兵。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据人民日报7月30日报道,暴雨如注的怀柔山区,洪水漫过道路,战士们正紧急转移被困群众,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映入眼帘,白衬衫已被雨水打湿,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他叫宋殿朝,93岁高龄,曾是一名解放战争的老兵。 眼见老人步履维艰,战士们立即准备好担架,可老人却坚定地摆了摆手,他说自己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深知战士有多辛苦,如今看着年轻人们在泥水中来回奔波,背着群众转移,比当年打仗还要累。 拒绝了担架和背送,老人执意要靠自己的双脚走出去,拐杖深深戳进泥泞的地面,每一步都走得异常吃力,雨水顺着他的脸颊流下,和着汗水,在皱纹里划出道道沟壑,可他始终咬紧牙关,不肯给年轻战士们添半点负担。 终于抵达安置点时,宋殿朝突然停下脚步,他松开拐杖,挺直了被岁月压弯的脊梁,向着浑身泥水的战士们,郑重地举起右手,做出一个标准的军礼,那只布满老年斑的手,虽然有些颤抖,却依然保持着军人特有的刚毅。 战士们这才发现,老人的布鞋早已被泥水浸透,脚底磨出了血泡,可他硬是一声不吭,用军人的意志扛了下来,看着眼前这位倔强的老兵,年轻战士们不约而同地挺直腰板,整齐划一地回敬军礼。 这一刻,时空的界限仿佛消失了,一个军礼,架起了两代军人之间的桥梁,老兵用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军人的骨气,年轻战士用坚守展现着新时代子弟兵的担当,他们虽相隔半个多世纪,却在军人的精神上如此相通。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2025年7月30日